一、教学目标
1.熟悉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记忆各家的核心思想内容,理解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
2.理解诸子对宇宙时空、社会秩序和人生价值的认识。
3.认识诸子思想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对其接纳程度,并认识争鸣的阶段性特征。
4.通过学习儒、道、法家的思想,认识思想在社会转型中的指导意义和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积极、消极影响。
二、教学重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主张及评价。
三、教学难点:认识社会转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场,并分析先秦思想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