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出现了书写用纸。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西晋傅咸作《纸赋》肯定纸的意义
B.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C.蔡伦因造纸有功被汉和帝册封为侯
D.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造纸工序
答案 B
解析 结合历史考据理论可知,最有说服力的史料是当时的实物,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在西汉之后,不能证明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纸,故排除。
2.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答案 A
解析 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印刷了大量书籍,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传播,故选A项。B、C、D三项都不是直接的推动因素,故排除。
3.“图穷匕见”这一成语来自于战国时荆轲奉燕国太子丹之命去秦国,以献地图为名伺机刺杀秦王的故事。荆轲刺杀秦王时所携带的地图的制作材料最可能是( )
A.龟壳 B.麻纸 C.竹简 D.帛
答案 D
解析 A、C两项笨重,携带不方便;B项最早在西汉前期出现;只有D项最符合材料条件。
4.“________肇始于隋朝,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横线处的文字是( )
A.雕版 B.造纸
C.指南针 D.火药
答案 A
解析 雕版印刷术始于隋唐时期,9世纪时,雕版印刷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政府也大规模刻印儒家书籍;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A项正确。造纸是西汉开始,指南针始于北宋,火药发明于唐朝,故B、C、D三项错误。
5.从《夏小正》到唐代的“大衍历”再到郭守敬的《授时历》,体现了我国历代王朝对历法编订的重视。从主观目的考虑,主要是( )
A.发展我国的天文事业
B.保证农时
C.指导农业生产
D.提升天文学家的政治地位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阶级重视历法编订是为巩固其统治,由于历法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它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因此要保护其经济基础必须重视农业,要促进农业发展也必然会重视历法的编订,故C项正确。重视历法客观上促进了天文事业的发展,不是主观目的,故排除A项;B项是C项的具体表现,排除;D项不是主观目的,排除。
6.王祯在《农书》附撰的文章中介绍道:“用轻木造为大轮……。用大木砧凿窍,上作横架,中贯轮轴,下有钻臼,立转圆盘,以圆竹笆铺之,上置活字版面,各依号数,上下相次铺摆。”该文介绍的是( )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是关于活字印书法的记载,人坐在转盘中间,转动轮架,便可找到所需的字,既减轻了排字者的劳动,又提高了排字效率,D项正确。A项是灌溉工具筒车,B项是脚踏三锭纺车,C项是自行车,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7.阅读《齐民要术》一书,可以了解( )
A.5~6世纪江淮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B.5~6世纪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6~8世纪北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D.6~8世纪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经验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排除A项,B项正确。C、D两项时间“6~8世纪”与《齐民要术》记载的时间不符,排除。
8.“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这一记录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司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出现司南,故D项正确。
9.《本草纲目》被认为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