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于山西大同的悬空寺,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座道、佛、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该庙最早可能出现于( )
A.西汉武帝时期 B.东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C
解析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道教出现于东汉末年,A、B两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都符合出现“三教合一”趋势,但D项不符合题干中“最早”的限定条件,故选C项。
2.理学产生于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是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这里的“新”主要体现在( )
A.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
B.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
D.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
答案 D
解析 唐朝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挑战,北宋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理学”,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B项是理学形成的外因;C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3.有学者认为,理学“骨子里渗透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理学内容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坚守忍耐与关注现实人生
B.哲学思辨与对宇宙自然的思考
C.因果轮回与注重气节品德
D.积极入世与探寻宇宙万物本原
答案 B
解析 坚守忍耐属于佛教思想,而关注现实人生属于儒家思想,与材料要求不符,故A项错误;哲学思辨属于佛教思想,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属于道家思想,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正确;因果轮回属于佛教思想,而注重气节品德属于儒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积极入世属于儒家思想,而探寻宇宙万物本原属于道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4.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其中“天理”是指( )
A.孔孟之道 B.自然规律
C.三纲五常 D.物质财富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等美德,但为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正确。
5.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 )
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
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小处也有理,故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B项正确;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故C项错误;重视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中没有涉及对传统经验的总结,故D项错误。
6.“从唐末到北宋,再到南宋,儒学终于消化了佛道两个思想体系,对儒家经典做出了创造性的新理解。”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新理解”的是( )
①理即天道 ②心即理也 ③存天理,灭人欲 ④格物致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吸收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符合题意的是①②,③属于个人修养,④是理学探求本源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