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1.(2019·苏州月考)宋代一直被人认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至成熟的重要阶段,下列史实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A.火药开始被应用于战争
B.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
C.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D.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出现在唐末,B项出现在东汉,D项出现在明朝,三项都与宋代时间不符合,均排除。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在宋代,C项正确。
答案:C
2.(2018·蚌埠二中期中)雨果曾说:“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作者旨在说明中国古代的发明( )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未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革
C.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解析:由材料“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可知,中国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所以答案选B项。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B
3.(2018·全国卷Ⅲ)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这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交往中影响很大,体现了当时人们崇尚文化的氛围,故选D;其他各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B、C三项。
答案:D
4.(2018·山东桓台二中月考)下图石刻记录了秦始皇东巡的有关情况,该石刻的字体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秦朝的官方文字是篆书,图片字体是小篆,所以B项正确;A项是在商朝;C项是在汉代;D项是在唐朝。
答案:B
5.(2018·山东桓台二中月考)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