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遵义四中期中)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 )
①社会正处于巨变时期
②儒家思想尚未取得正统地位
③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④各国竞争与政治变革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出现。②并非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故选C项。
答案:C
2.(2018·榆林二中期中)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解析: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主张“仁”与“爱”;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是孟子与荀子。从选项来看,A选项是典型的儒家思想,本题选择A项。B项是道家的主要思想;C项是墨家的思想;D项是法家的思想。
答案:A
3.(2019·吉林汪清六中月考)《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并不是真实的生活画面,所以①说法正确,②错误;这种生活模式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人民对社会安定的期盼,故③④正确。所以本题选择C项。
答案:C
4.“法是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联系。所有存在之物都有自己的法”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D.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得出“法”是自然规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指社会发展有自然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的暴虐而就消失,故B项正确;A项中人的因素较大;C项中社会因素较大;D项中是天人合一。
答案:B
5.(2018·醴陵一中期中)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差等”。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C.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 D.对爱的理解不同
解析: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孔子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代表,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故选B项。
答案:B
6.“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