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和波 光学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均为多选题)
1.(2019·吉林长春二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DE )
A.在同一种玻璃中,频率越大的光速度越小
B.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偏振
C.麦克斯韦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D.交警通过发射超声波测量车速是利用了波的多普勒效应
E.狭义相对论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解析] 在同一种玻璃中,频率越大的光折射率越大,由n=可知光的传播速度越小,选项A正确;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选项B错误;麦克斯韦理论上提出了电磁波,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选项C错误;交警通过发射超声波测量车速是利用了波的多普勒效应,选项D正确;狭义相对论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选项E正确。
2.(2019·高三考试大纲模拟卷)2018年1月31日,天空中上演了一场万众瞩目、被称为“超级满月、蓝月亮、红月亮”的月全食大戏,这次月全食历时近5小时,最精彩之处是在发生月全食阶段月亮呈现红色,下列有关月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DE )
A.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亮中间时才会出现月食现象
B.当月亮处于太阳和地球中间时才会出现月食现象
C.月食可能是太阳光经月亮反射到地球大气层时发生全反射形成的
D.出现月食现象,是因为月亮处于地球的“影子”中
E.“红月亮”是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亮时形成的
[解析] 当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亮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光线照不到月亮上,月亮处于地球的“影子”中,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亮的现象就是月全食。看到“红月亮”,是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亮形成的,选项A、D、E正确,B、C错误。
3.(2019·河北省张家口市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E )
A.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
B.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C.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D.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短的光越容易绕过去
E.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
[解析] 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的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与单摆的固有周期无关,故A正确;根据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知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故B正确;根据电磁场理论可知,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的磁场,均匀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稳定的电场,故C错误;同一障碍物,波长越长的光波,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越容易绕过去,故D错误;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薄膜干涉,即空气薄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相干涉,故E正确。
4.(2019·甘肃省兰州市模拟)如图甲所示,O、P为介质中的两点,O为波源,OP间距为6 m。t=0时刻O点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向右产生沿直线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乙表示t=0时刻开始P点振动的图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该波的波长12 m
B.该波的波速为2 m/s
C.该波的周期为4 s
D.从开始振动到t=10 s,质点P经过的路程为1.6 m
E.若波源O向右靠近P点运动,则P点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小于波源的频率
[解析] 由题图乙知,振动从O传播到P需要2 s,则波的传播速度v== m/s=3 m/s。由图乙知,质点振动的周期是4 s,波的周期是4 s。据λ=vT可得,波的波长λ=3×4 m=12 m,故A、C两项正确,B项错误;从开始到t=10 s,质点P振动的时间是8 s,即2个周期,所以质点P经过的路程s=2×4 m=8×0.2 m=1.6 m,故D项正确;若波源O向右靠近P点运动,则P点的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大于波源的频率,故E项错误。
5.(2018·天津,8)一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时振子的位移为-0.1 m,t=1 s时位移为0.1 m,则( AD )
A.若振幅为0.1 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 s
B.若振幅为0.1 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 s
C.若振幅为0.2 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4 s
D.若振幅为0.2 m,振子的周期可能为6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