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
(2)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于世的局面。
2.居室建筑
(1)传统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三、习俗风尚的变革
1.背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
2.表现
(1)婚丧礼俗: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用火葬代替土葬。
(2)社交礼仪:中华民国成立后,点头鞠躬握手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
(3)思想观念: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并步入社会。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
史料一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 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番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史料二 20世纪初,对于清朝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中国近代史》
[解读]
(1)史料一描述了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社会生活的变迁。表明上海是近代中国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
(2)史料二描述了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20世纪初中国人推崇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表明西方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归纳上海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