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史料一 中国农村棉纺织机布取代土布的过程
项目
|
单位
|
1840年
|
1860年
|
1894年
|
1913年
|
1920年
|
1936年
|
全国棉布应有产量
|
千匹
|
600 059.04
|
624 594.57
|
686 245.67
|
778 594.91
|
842 946.50
|
910 421.54
|
进口机制布
|
千匹
|
2 731.65
|
19 884.21
|
91 696.90
|
253 612.72
|
203 993.55
|
107 771.13
|
国内机制布
|
千匹
|
|
|
5 390.98
|
17 560.83
|
36 635.92
|
409 670.34
|
改良土布估计产量
|
千匹
|
|
|
|
10 000.00
|
50 000.00
|
40 000.00
|
全国农村土布应有产量
|
千匹
|
597 327.39
|
604 710.36
|
589 157.79
|
497 421.36
|
552 317.03
|
352 980.07
|
进口机制布所占比重
|
%
|
0.46
|
3.18
|
13.36
|
32.57
|
24.20
|
11.84
|
国内机制布所占比例
|
%
|
|
|
0.79
|
2.26
|
4.35
|
45.00
|
改良土布所占比重
|
%
|
|
|
|
1.28
|
5.93
|
4.39
|
农村土布所占比重
|
%
|
99.54
|
96.82
|
85.85
|
63.89
|
65.52
|
38.77
|
——资料来源《江南土布史》附录表
史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 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 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 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 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解读]
(1)史料一展示了近代中国农村棉纺织业中机布取代土布的过程。表格信息繁杂,但主题非常集中,即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导致传统小农经济逐步解体。注意最后一栏“农村土布所占比重”的变化。
(2)史料二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并日趋商品化。史料信息“洋布大行”“松、太布市,消减大半”等,说明西方商品输出破坏了中国传统纺织业,中国开始成为外国的商品市场。根据丝、茶出口数量的增加可知,中国成为外国的原料产地。
[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局面及原因。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出口数量猛增的实质。
试答:
(3)综合上述史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
试答:
【提示】 (1)新局面: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经济意识不断增强。
(2)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
(3)逐步迈向近代化(现代化)。
多角度认识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表
现
|
生产模式
|
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
经济结构
|
近代工业逐渐兴起,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
|
对外交流
|
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
|
国家政策
|
从“抑商”向“扶商”转变
|
实质
|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
|
评价
|
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
|
?探究二 洋务运动
史料一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