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历程
|
时间
|
表现
|
原因
|
初步形成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北平新政协召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建国
|
构建完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严重破坏
|
“文化大革命”期间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
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乘机兴风作浪
|
发展完善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平反冤假错案;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改革开放的进行;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民主法制日益完善
|
认识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需要在探索中发展完善;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更要防“左”;要想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
[针对训练]
1.(2019·潍坊一模)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约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 )
A.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C.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于解放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约有1.5亿人”可知,这一过程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此时宪法尚未颁布,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故C项错误;这一过程是讨论征求宪法意见的过程,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确立,故D项错误。]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1.改变的是心态,不变的是姿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遭到西方各国的孤立和遏制,内外交困、举步维艰——打破外部封锁是当时形势的迫切需要,获得外交承认则是开展对外交往的前提。70多年后,中国与全球18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友好往来。
2.改变的是政情,不变的是政策:1949年,新中国的对外交往受到国际形势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外交上奉行“一边倒”方针,即使如此,在中苏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中国也没有唯苏联马首是瞻,而是坚定维护国家利益。70多年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开展全方位外交,主张“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与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的同时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改变的是战术,不变的是战略: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20世纪60年代“两面出击”、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方针、不同的战术,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变。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上升,实力也极大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因而今日之中国只有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
[针对训练]
2.(2019·日照一模)中国20世纪50年代联合苏联实行“一边倒”,20世纪60年代实行反帝反修两条线,20世纪70年代坚持“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80年代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20世纪90年代确立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新世纪则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拓展总体外交。外交战略调整的历程说明我国外交( )
A.以意识形态为转移 B.受到美苏两国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