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三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解读]
(1)史料一中“沪埠自青岛问题”表明五四运动是由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引发的。“南市一律罢闭”“罢工之事”体现了群众性、联合性。“人心大慌”反映了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出巨大力量。
(2)史料二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性、爱国性与彻底性。
(3)史料三中“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则反映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这种先进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阶级基础。
[思考]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这场运动体现了一种怎样的革命精神。
试答:
(2)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根据史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试答:
【提示】 (1)特点:革命性,反帝反封建;群众性,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侵略。
精神:爱国主义。
(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在民族危机、学生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政治上觉醒。
五四运动彰显新的时代特色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探究二 国民革命运动
史料一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歌词
史料二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史料三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在对政治共同体做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解读]
(1)史料一中“工农学兵”说明国民革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打倒帝国主义”说明北伐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及其支持的封建军阀。
(2)史料二中“革命的火焰”是指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3)史料三中主要反映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统一的纲领,是党内合作;体现了追求独立、自主、统一的斗争目标。
[思考]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以往的救国道路相比,国民革命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试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