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b)
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极大;来势迅猛。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时间和目的——(b)
(1)时间:1933~1935~1939年。
(2)目的: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的状况,摆脱危机。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b)
(1)整顿银行业: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通过《紧急银行法》,加强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2)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和全国工业复兴署干预调节工农业生产。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大力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4)保护劳工权利:制定《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以缓和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险法》,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c)
(1)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全面干预。
(2)采取了一些改善中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3)行政和立法手段相结合(700多个法令和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
(4)控制生产和扩大市场相结合。
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c)
(1)从实质看,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是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2)从现实影响看,使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重新正常运转;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3)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欧美各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4)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通常是指国家下达指令性经济指标,工农业依据此指标进行生产和销售。罗斯福新政只是加强国家对工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必要监督,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因此,二者完全不同。
探究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史料研读】
史料 下表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
|
美国
|
德国
|
英国
|
法国
|
日本
|
世界
|
工业下降
|
46.2%
|
40.6%
|
28.4%
|
16.5%
|
8.4%
|
1/3
|
外贸缩减
|
70%
|
69.1%
|
50%
|
48%
|
50%
|
2/3
|
失业人数
|
1 700万
|
600万
|
近300万
|
85万
|
300万
|
3 000万
|
探究:史料反映了经济危机的什么特点?
[提示] 经济危机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
经济大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他国家亦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普遍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世界。
探究点二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
——傅任敢译《全国工业复兴法(节录)》
探究:(1)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制裁和监督”指的什么。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
[提示] “政府制裁和监督”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指政府在发展经济和调节劳资关系等方面的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