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训练卷
物 理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动摩擦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接触面间压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B.两物体间滑动摩擦力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C.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反比
D.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决定的,与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无关
【答案】D
【解析】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决定的,与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无关,D正确。
2.如图所示,一物块在拉力FT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则拉力FT与摩擦力Ff的合力的方向为( )
A.可能向上偏右 B.可能向上偏左
C.一定竖直向上 D.无法判定
【答案】C
【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合力外为零;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及摩擦力;因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一定沿竖直方向且向下,故拉力一摩擦力的合力一定竖直向上,故选C。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方向
D.N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答案】A
【解析】M处受到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向上,即竖直向上,故A正确;N处受到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原木P垂直向上,不是竖直向上,故B错误;原木相对于地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则在M处受到的摩擦力沿地面向右,故C错误;因原木P有沿原木向下的运动趋势,所以N处受到的摩擦力沿MN方向,故D错误。
4.已知两个力的合力为20 N,则这两个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
A.8 N、7 N B.10 N、20 N
C.18 N、18 N D.20 N、28 N
【答案】A
【解析】二力合成时,当两者方向同向时,合力最大,为两力大小之和,当两者方向相反时,合力最小,为两力大小之差,A中合力为15 N≥F≥1 N,B中合力为36 N≥F≥0,C中合力为30 N≥F≥10 N,D中合力为48 N≥F≥8 N,故A不可能。
5.在研究摩擦力特点的实验中,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如图甲所示,用力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从0开始逐渐增大。分别用力传感器采集拉力和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并用计算机绘制出摩擦力Ff 随拉力F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木块质量为0.8 kg,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A.0.2 B.0.4 C.0.6 D.0.8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乙可知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Ff=3.2N,木块对木板的压力FN=mg=3.2 N为,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f=μFN,得μ=0.4,故ACD错误,B正确。
6.如图所示,A、B两球完全相同,质量均为m,用两根等长的细线悬挂在O点,两球之间连着一根轻质弹簧,静止不动时,两根细线之间的夹角为θ,则弹簧的弹力为( )
A.2mgtan θ B.mgtan θ
C.2mg 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