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训练卷
物 理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已知两个力的合力为20 N,则这两个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
A.8 N、7 N B.10 N、20 N
C.18 N、18 N D.20 N、28 N
【答案】A
【解析】二力合成时,当两者方向同向时,合力最大,为两力大小之和,当两者方向相反时,合力最小,为两力大小之差,A中合力为15 N≥F≥1 N,B中合力为36 N≥F≥0,C中合力为30 N≥F≥10 N,D中合力为48 N≥F≥8 N,故A不可能。
2.A、B、C三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m和m0,作如图所示的连接。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
随
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断定( )
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0g
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0g
【答案】A
【解析】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整体受C的拉力、重力、支持力,要使整体做匀速直线运动,M应受到桌面对其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与绳子的拉力相同,A正确;对m分析,因m受重力、支持力;因m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m不会受到M对m的摩擦力,故AB间没有摩擦力,故BCD错误。
3.如图所示,在同学利用钩码来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图中OE是橡皮条,甲图按两个互成角度的方向牵拉,乙图是一个拉力作用于橡皮条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步骤中两个拉力的方向必须是相互垂直
B.甲、乙步骤中,橡皮条拉伸方向EO必须水平
C.甲、乙两步骤必须将橡皮条拉到相同位置O点
D.甲步骤完成后,可更换橡皮条,继续进行乙步骤实验
【答案】C
【解析】本实验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而合力与分力效果相同,对两个拉力的方向没有要求,故A错误;橡皮条拉伸方向不一定要水平,只要橡皮条两次拉到相同位置O点就行,故B错误;两次将橡皮条拉到相同位置O点,两个拉力与一个拉力效果相同,故C正确;不同的橡皮条,劲度系数不同,同一次实验不得更换橡皮条,故D错误。
4.一个长度为L的轻弹簧,将其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时,弹簧的总长度变为2L。现将两个这样的弹簧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A、B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则两小球平衡时,B小球距悬点O的距离为(不考虑小球的大小,且弹簧都在弹性限度范围内)( )
A.3L B.4L C.5L D.6L
【答案】C
【解析】当挂一个小球时,根据胡克定律,有:mg=k•△x=kL;当挂两个小球时,上面弹簧,有:2mg=k•△x1;下面弹簧,有:mg=k•△x2;故B球距悬点O的距离为:x=2L+△x=2L+△x1+△x2=5L,C正确。
5.质量为m的杆AB,处于静止状态,A端用细绳竖直悬挂,B端放在地板上,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杆B端所受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端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
B.B端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左
C.B端受到的静摩擦力沿细杆AB斜向下
D.B端不受静摩擦力作用
【答案】D
【解析】假设B端和水平面是光滑的,则杆AB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绳子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能够保持静止状态,则B端和地面无相对运动趋势,即不受摩擦力,故选D。
6.如图所示,A、B两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用细线相连,两次连接情况中细线倾斜方向不同但倾角一样,两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先后用水平力F1和F2拉着A、B一起匀速运动,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