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学案 >>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编辑
(岳麓版)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7课忽必烈改制学案选修1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3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学案
    资源子类同步学案
  • 教材版本岳麓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15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5/16 9:06:38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立志变通创新及汉法旧俗之争

1.立志变通创新

(1)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即位诏》成为立志变通创新的改革宣言。

(2)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确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表明了以中原文明为基础推进改革的决心。

2.“汉法旧俗之争

(1)旧俗表现:屠杀政策、世袭制。

(2)结果:粉碎了顽固派的挑战,确立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

(3)试验:邢州地区成功实践。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4,思考:

1.请思考,“汉法旧俗之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落后的蒙古旧俗与较为先进的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较量。

二、政体更新

1.中央

(1)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2)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2.地方

(1)设置行中书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辖。

(2)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

(3)选派赛典赤·赡思丁治理开发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原和西南民族的联系。

(4)在全国设通政院,建立驿站制度。

3.实行兵民分治,并废除世袭。

4.历史意义

有效遏制了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中思考]

2.阅读教材P44,思考:

蒙古葬俗平地深埋,无地面标志。此墓的形制与中原地区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文化内涵?

提示 不同:这一墓葬在地面上有考究的建筑,说明它受到汉族丧葬文化的影响,突破了蒙古传统的葬俗;另一方面,地面建筑具有蒙古建筑的特色,与汉族的墓葬建筑有所不同,说明它继承了蒙古葬俗文化特点。文化内涵:这一墓葬体现了蒙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3.阅读教材P45,思考:

请思考,如何评价忽必烈既改行汉法又维护蒙古贵族利益的做法?

提示 这种做法一方面肯定了先进的封建文明,另一方面又不损害蒙古贵族的利益,保持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三、转变立国之本与改制的意义

1.转变立国之本

(1)制定国策

①确立以农桑立国的方针。

②多次诏令保护土地。

a.严禁蒙古贵族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

b.组织军民在边疆地区屯田,发展农业。

(2)完善机制

①在中央设大司农司,专掌全国农桑水利。

②明确规定劝课农桑赏罚之法。

③颁布农桑之制,详细规定农业生产。

④编写《农桑辑要》等农书,指导生产。

2.改制的意义

(1)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全面复苏。

(2)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

(3)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中思考]

4.阅读教材P45,思考:

想一想,从《元史》记载的这些史料中,能够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 (1)严禁蒙古贵族强占民田,废耕田为牧场。恢复、保护农业生产。

(2)忽必烈转变了立国方针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