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法的前夕
1.变法的背景
(1)战国初期,秦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2)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纳贤士。
2.变法的准备
(1)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
(2)商鞅与旧贵族展开论战,进行变法宣传,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3.变法的展开: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21,思考:
1.南门徙木的举措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 南门徙木可以说是政治家商鞅在变法前夕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秀,其作用主要是取信于民,使老百姓相信政府,遵守政府的法令。但是它也只是使老百姓对政府法律知道避趋,意识到不要视政府的法令如儿戏而已,我们不可将其作用人为拔高。按当时法家“民可乐成而不可虑始”的观点,这种政治秀只是使人民明确并执行政府法令,并不需要人民理解政府的法令,同时为其后来变法法令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二、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1.实行军功爵制度
(1)内容
①设立了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各级爵位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特权。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②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官爵。
(2)作用
①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②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编制什伍组织
(1)内容: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凡被编入什伍组织的在籍成年男子都是国家后备兵源,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
(2)作用: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22,思考:
2.这是《战国策·韩策一》中记载的当时的人对秦国军队的评论,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提示 这则材料主要对比了秦国军队与山东六国军队的战斗力,说明秦国军队的强悍是山东六国所不能比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从地理上讲,秦国地处西方偏僻之地,与游牧民族杂居,文化传统与中原地区有很大的差异,民风剽悍。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推行的奖励军功和严肃军纪的措施,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三、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1.废除井田
(1)内容: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2)作用: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2.奖励耕织
(1)内容: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其徭役;凡是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全家要被罚作官奴。从三晋地区招徕无地的农民到秦国垦荒。
(2)作用: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深度点拨] 商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1)农业为社会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