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改革的急迫性
1.原因
(1)阶级矛盾: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2)民族矛盾:辽、西夏和北宋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激化。
(3)自然灾害频繁,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农民生活困苦,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深度认知] 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使贫富分化更为激烈,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阶级矛盾激化。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改革的必要性
1.原因——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项目
|
措施
|
负面影响
|
集中军权
|
杯酒释兵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互相牵制;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
|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
集中行
政权
|
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
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
|
2.表现——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1)“积弱”:北宋在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澶渊之盟”就是“积弱”局面的典型体现。
(2)“积贫”
①冗兵:扩充军队和“荒年募兵”,军队数量激增。
②冗官:机构重叠,官职混滥。
③冗费:军费开支高涨,岁币和官费开支庞大。
[深度认知] 北宋初年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其消极作用同样突出,“三冗”“两积”局面的出现就是其制度弊端的重要体现。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变法的借鉴性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的局面比较严重。
(2)范仲淹认为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
2.推行: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等人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进行改革。
3.措施
(1)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办法,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员。
(2)严格“恩荫”制。
(3)改革贡举制。
(4)慎选地方官吏。
(5)减轻徭役。
(6)重视农桑。
4.结果: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而夭折。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9“学思之窗”,思考:
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深度认知] 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最终导致了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局面,而庆历新政就是在积贫积弱的局面下统治阶级内部采取的一次改革自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