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png)
课时作业(十三)
一、选择题(2、6、7为多项选择题,其余为单项选择题)
1.
将一个阻值为几千欧的电阻R1和一个阻值为千分之几欧的电阻R2串联起来,如图所示,则总电阻( )
A.很接近R1而略大于R1 B.很接近R1而略小于R1
C.很接近R2而略大于R2 D.很接近R2而略小于R2
解析 两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比两电阻的电阻值都要大,但更接近于大电阻.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
设置目的 考查串并联电阻的知识
2.
如图所示是将滑动变阻器作分压器用的电路,A、B为分压器的输出端,若把变阻器的滑动片放在变阻器的中央,下列判断哪些正确( )
A.空载时输出电压为UAB=UCD/2
B.当接上负载R时,输出电压UABCD/2
C.负载R越大,UAB越接近UCD/2
D.负载R越小,UAB越接近UCD/2
解析 空载时,输出电压为UCD/2;接上负载R时,R与滑动变阻器的下半部分并联,再与滑动变阻器的上半部分串联,因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要小于任一支路的电阻,而串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所以接R时输出电压小于UCD/2;负载R阻值越大,并联电路电阻值也越大,电压就越高,就越接近UCD/2.
答案 ABC
3.三个阻值都是6 Ω的电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起来,如图的四个图中等效电阻(即总电阻)等于4 Ω的是(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8.jpg)
解析 由电阻的串联、并联特点可知选项A中的总电阻为18 Ω,选项B中的总电阻为2 Ω,选项C中的总电阻为4 Ω,选项D中的总电阻为9 Ω,故应选C项.
答案 C
设置目的 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电阻计算
4.电流表的内阻是Rg=200 Ω,满刻度电流值是Ig=500 μA,现欲把这个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0 V的电压表,正确的方法是( )
A.应串联一个0.1 Ω的电阻 B.应并联一个0.1 Ω的电阻
C.应串联一个1 800 Ω的电阻 D.应并联一个1 800 Ω的电阻
解析 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需串联一个电阻R,改装后,U=Ig(Rg+R)解得
R=-Rg=(-200) Ω=1 800 Ω
即应串联一个1 800Ω的电阻,故C项正确.
答案 C
设置目的 考查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知识
5.
一电流表由电流计G和电阻R并联而成,如图所示,在校准时发现此电流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些,采用下列措施可使读数变准确的是( )
A.在R上串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
B.在R上串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
C.在R上并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
D.在R上并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
解析 读数总比准确值偏小,说明流过表头的电流偏小,并联电阻稍小了些,要使电流表读数准确,应使并联电阻稍大些,故要串联一个很小的电阻,因此A项正确.
答案 A
设置目的 考查在电流表改装时误差的分析
6.两个电压表V1和V2是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表头改装的,V1量程是5 V,V2量程是15 V,为了测15~20 V的电压,我们把V1和V2串联起来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V1、V2的读数相同
B.V1、V2指针偏转角度相等
C.V1、V2读数不同,指针偏转角度也不相等
D.V1、V2读数之比等于两电压表内阻之比
解析 把V1和V2串联起来使用时,组成电压表的表头和分压电阻都是串联关系,通过完全相同的两个表头的电流也相等,指针偏转角度相等.两个电压表是串联使用,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关系,分配在V1和V2两端的电压即V1和V2读数之比等于两个电压表内阻之比.综合以上分析可知,B、D选项正确.
答案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