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学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为学术自由提供了社会环境。
(3)阶级上:争霸战争,各国改革,“士”阶层受到重用。
(4)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代表人物
(1)道家:老子和庄子。
(2)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3)法家:商鞅、韩非子。
(4)墨家:墨子。
3.意义
(1)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概念阐释 “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并非实指而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派别多。“争鸣”并不意味着各家各派的主张绝对不同,而是不同之中有其相同之处,各家学说都是为了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
巧思妙记 百家争鸣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孔子的地位:春秋晚期,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
①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教育思想: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记忆技巧 图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