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演变历程
(1)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儒家学派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2)西汉:改造与独尊时期。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既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又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宋朝时期,二程和朱熹在继承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佛、道两教的某些思想,逐渐确立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儒学理论体系,即理学。明朝中叶,王阳明在继承陆九渊的“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的主张,即心学,形成了儒学发展史上继宋代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4)明清:继承和批判时期。明末清初,李贽及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儒学弊端进行批判,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从而使儒学重获新生。
2.演变规律
(1)思想内容随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演变。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决定思想意识的变化。
(3)思想的变化与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扶植是不可分割的。
【对点训练】
1.《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返)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解析:选B。从题干中的“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返)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可知,克己复礼被解释为“存天理,灭人欲”,故选B项。
二、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
1.现实意义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4)民本思想有利于关注与解决“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
(5)“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2.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既要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敬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对点训练】
2.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下列思想中与该理念最相近的是( )
A.因材施教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