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提出:1956年,毛泽东抓住时机,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双百”方针。
3.含义
(1)百花齐放: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2)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意义:“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带来了中国文学艺术的春天。
“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双百”方针的破坏
1.原因:“双百”方针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潮的破坏,一些学术问题被当做政治问题进行批判。
2.表现
(1)大批文艺作品如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林家铺子》《怒潮》《红日》等被点名批判。
(2)大批著名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被戴上修正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帽子。
(3)大批著名学者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惨遭迫害。
(4)大批文艺界的著名代表人物被打成“黑线”上的人,被肆意迫害。
3.危害:严重影响了文艺的发展、繁荣和学术的进步。
欣欣向荣的新时期文艺
1.原因: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文艺领域经过拨乱反正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
2.表现
(1)小说精品如《班主任》《平凡的世界》《战争与人》《长城万里图》《白鹿原》等问世。
(2)报告文学如《哥德巴赫猜想》的出现。
(3)音乐、影视、绘画等杰作频出。
【易错提醒】
1.“双百”方针≠自由化方针
“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中国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由。但是,“双百”方针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在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它的提出不仅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而且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能够大大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是一个长期性的方针。
【轻巧识记】 图示法巧记“双百”方针
【易错提醒】 政治运动对文艺的冲击所造成的破坏非常巨大,尤其是十年“文革”中,许多文艺界、学术界的代表人物遭到批斗或下放到农场改造,整个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文革”证明“双百”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而是一个基本性的,也是一个长期性的方针。
【轻巧识记】 图示法理解“双百”方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