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
1.明朝中期产生
(1)在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富裕的机户开设手工工场,雇用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暑袜店主直接支配生产,变成包买商,这也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清代发展: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包买商更活跃,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增多。
3.地位:到鸦片战争前夕,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及实施:即重视农业生产,压制和限制民营工商业发展。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直到明清。
2.表现
(1)重农:目的是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抑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恤贫救灾等。
(2)抑商:继承传统的禁榷制度,对民营工商业课以重税,官营手工业挤占民营手工业发展空间。
3.影响:阻碍工商业发展,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成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一大障碍。
清朝的“海禁”政策
1.概况:清初,为对付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实行“海禁”政策。统一台湾后,开放海禁。乾隆帝盲目自大,担心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身统治,下令只开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管外贸事宜。
2.影响:阻碍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图示记忆】
1.自然经济与“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
2.“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
【深度点拨】 “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易错提醒】
1.准确辨析“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2.“闭关锁国”并非完全禁绝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政策对内禁止出海通商,对外限制外商入内,但并不是完全禁绝对外贸易,广州“十三行”即是特许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