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大雅·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学者刘宗绪将“大邦维屏”解释为:把经由 而建立的大国尊为周王室的屏障。根据刘宗绪的解释,空格处为(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度 D.世袭制
2、“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京津冀鲁豫及江淮地区广为传唱,妇乳皆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影响“寻根文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神话传说 B.世袭观念 C.宗法制度 D.地理位置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燕人北击东胡,开辟辽东和辽西;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 )
A.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 B. 巩固了周王室势力范围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 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
4、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
A.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 B.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
C.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减少专制决策失误
5、唐中宗神龙二年,将全国分为十道,派遣官员巡察各地,长官称道巡察使。下列官职的设置意图与道巡察使最接近的是 ( )
A.三司使 B.刺史 C.参知政事 D.同平章事
6、下列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是
①秦朝的道 ②汉代的州 ③宋朝的枢密院 ④元代的宣政院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孝廉和秀才的察举,在魏晋时都采用了考试之法,郡举孝廉考试经术,州举秀才考试策论。梁武帝向寒微人士开放了策试之途,还允许自学者申请考试。据此可知( )
A. 当时已建立了考试选官制度 B. 这对科举制产生了影响
C. 察举成儒家宣传的主要工具 D. 寒门人士成为了入仕主流
8、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范围,而且推动了
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B.朝贡体系的形成
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局面的形成 D.郡国并行局面的形成
9、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0、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这一建议在汉武帝时得到实施,即( )
A.分封制 B.推恩令 C.节度使制 D.郡国并行制
11、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兵部
1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13、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
A.中节省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C.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 D.枢密院和宣政院
14、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职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 )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元代的一省制
15、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说明了军机处( )
A.官员的保密意识比较强 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17、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