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期中期末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一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953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20/4/10 10:20:0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

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B.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

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字,则孟孙叔孙”。由此推论巫、卜、祝、史、匠、陶、屠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行业         D.谥号

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主要原因是

A.贵族有土地所有权              B.分散的小农经济  

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王室的日益腐败

4.“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

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5.孙中山在评价“科举制”时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材料中孙中山认为科举制

A.利弊参半      B.利大于弊     C.弊大于利     D.主张废除

6.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

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

7.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以上材料信息中,可知该法

A.注重交易形式和程序化          B.维护贵族的特权

C.突出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调解贸易的纠纷

8.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认为,“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际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由此可知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

B.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C.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

D.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两者地位相等

9.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宪法中关于人口统计的规定其目的是

A.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

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D.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10.有学者认为,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在该学者看来,德国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统一之后仍实行君主专制       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皇帝凌驾于帝国议会之上       D.宰相掌握了一切大权

11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

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D.中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