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 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说明了“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也成为了“中国”的祖先,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故D项正确;宗法制遭到破坏主要体现为嫡长子继承制到破坏,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礼乐制度的世俗化是指“礼”教与“乐”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族权”与“王权”的关系,故C项错误。
2.西周的道路以周王室为中心向外围延伸,通往各诸侯国,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均设有主要干线。如西向及西南方向通往矢、散两国;东向由镐京通往成周、桧、谭、齐;南向由成周通往鄂、申、曾;东南向由成周至坯、蔡、(胡);北向通往晋、刑、燕等。这表明西周时期
A. 加强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联系
B. 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C. 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D. 推动了西周边远地区经济开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周的道路以周王室为中心向外围延伸,通往各诸侯国,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均设有主要干线……”可知这表明西周时期道路交通发达,主要干线可直达各诸侯国,这有利于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表明国家政权逐渐趋向严密,故B项正确。A项“全国各地”、C项“各少数民族”属于绝对化错误,排除。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
3.郡守与县令都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命官”,这些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由此可见,郡县制的实行
A. 激发了官员们的积极性
B. 保证了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