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者的政治诉求
2.《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答案】A
【解析】
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说明了人要适应自然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A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符合是荀子,故B项错误;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也是道家的主张,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主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选项中各自的个性,进行排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