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声音,各家各派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下列周秦诸子的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B. “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最能顺应当时时代潮流的是法家思想,选项A正是法家思想,主张变革,为正确选项;选B主张效法先王,关注百姓利益,这符合墨家思想,不符合当时的时势,排除;选项C是儒家思想,主张民贵君轻,不符合时势,排除;选项D是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显然不符合当时时势,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符合当时时势,然后从选项中选出法家主张即可。
2.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等差”。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造成偶暴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
A. 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 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
C. 统治者关注程度不同
D. 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墨家的‘兼爱’……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所处的社会背景相同,故A项错误;追求的价值目标与两者所代表的阶层利益密切相关,故B项错误;统治者对两者思想都不关注,故C项错误;墨子代表手工业者和平民,孔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故两者思想不同,故D项正确。故选D。
3.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尖上,没有制度能够制约他,也没有人能制约他。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中国古代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建立相对有序的环境。”□□□中的字可能是
A. 韩非
B. 董仲舒
C. 陆九渊
D. 黄宗羲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