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对中国而言,这是思想文化大迸发的时代,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现象是
A. 百家争鸣
B. 焚书坑儒
C. 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得知: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百家争鸣”。故答案为A项。B项,焚书坑儒出现在秦朝,排除;C项,独尊儒术出现在汉代,排除;D项,崇儒尚佛出现在唐代,排除。
2.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
A. 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 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 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 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法家是先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激进派利益的学派。他们主张变法革新,要求加强君权,提倡以“法治”代替“礼治”,积极发展封建经济,鼓励“耕战”,力求做到“富国强兵”,以达到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目的,是统治者为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所做出的选择。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儒家的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主张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其种种主张有利于巩固统治阶级统治,故此项并非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态度的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在变法图强后,为实现统一全国的宏图霸业,采取了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连横以及远交近攻等,最终达成目标,选项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法家学说重视法律,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儒家的“礼”。法家认为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