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庄子的“齐物”观点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墨子的“兼爱”思想
2、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适当的引经据典阐明自己的执政思想。下列名句都是他曾经引用过的,其中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②“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改上著力”
③“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④“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中央设立太学,置儒家的五经博士,后又为之置弟子员,使之成为政府设立的最高学府,学习经学成为入仕的正式途径。由此可知汉代( )
A.诸子百家的成分发生了新的变化B.原始的民主思想彻底消失
C.知识分子的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D.孟子地位发生了新的变化
4、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被人称作“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 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下列不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批判礼教的虚伪,主张童心说
5、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6、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7、“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8、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变…(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