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宗族权力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问题,稳定统治秩序
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其中“封建政治”是( )
A.封邦建国 B.宗法世袭制 C.礼乐制度 D.封建社会
3.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
天 子
|
诸 侯
|
卿大夫
|
士
|
土地
|
1 000千亩
|
150千亩
|
100千亩
|
60千亩
|
军队
|
六军
|
三军
|
三军
|
一军
|
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
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
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周政治将“国”与“家”密切结合起来。能突出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特权B.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
C.封邦建国时主要是“授土”、“授民”
D.宗法制以分封制、礼乐制为基础和保障
5.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6.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分封制的突出特点
C.反映了诸侯之间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分封制的核心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