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u)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材料中的习俗( )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
2.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分封制逐渐瓦解 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宗法制已完全崩溃
3.秦朝的国家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君权遭到了一定程度弱化 B.政治民主的观念开始萌发
C.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减少君主专制决策失误
4.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D.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
5.在西汉初期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制度,这种新出现的制度是为了适应刚刚建立的朝代百废待兴的状态。其主要特点是将西周与秦朝地方制度的结合。这个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嫡长子继承制
6.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口口口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若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材料中“口口口”指代的政治机构是( )。
A.汉代外朝 B.唐代门下省 C.宋代三司 D.元代的行省
7.《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
A.三司 B.政事堂 C.中书门下省 D.枢密院
8.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丞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奕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9.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 )
A.秦朝丞相 汉朝刺史 B.秦朝太尉 唐朝节度使
C.秦朝御史大夫 宋朝通判 D.宋朝三司使 明朝殿阁大学士
10.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雅典。最终雅典人决定放弃雅典城,全体公民上船与波斯人决战。作出这一决定的应该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执政官 D.民众法庭
11.《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知,该法律制定的出发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