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 孔子和早期儒学
1.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剧烈变化。
(2)形成:众多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
(1)思想主张
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自然观: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教育方面: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贡献
①孔子的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
②开创儒学学派。
③整理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史称“六经”。
3.孟子
(1)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
(1)主要思想
①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地位: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辨析比较] 孔子之“仁”与孟子之“仁政”的不同
孟子提倡的“仁政”不等同于孔子提倡的“仁”。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知识点二 老庄之学
1.思想特点
(1)世界观: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
(2)方法论: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
(1)主张
①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②指出事物具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