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变力做功及利用动力学观点和能量观点解题比较
课堂任务 变力做功问题
功的计算在中学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学阶段所学的功的计算公式W=Flcosα,只能用于恒力做功情况,对于变力做功的计算则没有一个固定公式可用,但变力做功的计算在解题中又经常涉及,下面谈谈常见的五种求变力功的方法。
方法一:化变力为恒力求变力功
变力做功直接求解时,通常都比较复杂,但有时通过转换研究的对象,可化为恒力做功,用W=Flcosα求解。此法常常应用于轻绳通过定滑轮拉物体的问题中。
例1 如图所示,某人用大小不变的力F拉着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开始时与物体相连接的绳与水平面间的夹角是α,当拉力F作用一段时间后,绳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β。已知图中的高度是h,求绳的拉力FT对物体所做的功。假定绳的质量、滑轮质量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规范解答] 设绳的拉力FT对物体做的功为WT,由题图可知,在绳与水平面的夹角由α变到β的过程中,拉力F作用的绳端的位移的大小为
Δl=l1-l2=h
由W=Fl可知:WT=WF=FΔl=Fh。
[完美答案] Fh
本题中,显然F与FT的大小相等,且FT在对物体做功的过程中,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因此本题是个变力做功的问题。但在题设条件下,人的拉力F对绳的端点做的功就等于绳的拉力FT对物体做的功。而F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因此只要计算恒力F做的功就能解决问题。
如图所示,某人利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拉质量为10 kg的物体,定滑轮的位置比A点高3 m。若此人缓慢地将绳从A点拉到B点,且A、B两点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7°和30°,则此人拉绳的力做了多少功?(g取10 m/s2,sin37°=0.6,cos37°=0.8,不计滑轮的摩擦)
答案 100 J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设绳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根据题意有h=3 m。
物体升高的高度Δh=-①
对全过程分析可得人拉绳的力所做的功W人=W=mgΔh②
由①②两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W人=100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