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晋时期势力极盛的门阀士族在文化上崇尚玄学。他们有的主张自然是本,名教(儒学)是末;有的更是猛烈地批判名教礼法。出现这一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思想格局的根本转变 B.集权政治的控制力减弱
C.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 D.面临重建封建信仰的任务
解析:选B 材料“魏晋时期”“门阀士族”“批判名教礼法”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门阀士族势力壮大,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故门阀士族敢于批判名教礼法,故B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但思想格局并未出现根本转变,故A项错误;“社会精神信仰的全面缺失”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也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信仰仍然存在,并未被破坏,且门阀士族批判名教礼法不利于封建信仰的巩固,故D项错误。
2.二程认为,宇宙是一个大家庭,天地是父母,人是儿女,人人都应该孝敬上天。朱熹提出,对万物的盛衰,甚至大大小小的动植物,该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们,“皆所当理会”。这体现了理学( )
A.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
B.形成了精密的体系
C.用哲学论证三纲五常的合理性
D.包含一定的自然观
解析:选D 据材料可知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肯定人是自然的产物,承认人类属于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包含一定的自然观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社会,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精密的体系和三纲五常,故B、C两项错误。
3.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据此可知,朱熹( )
A.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选A 材料反映朱熹的主张是通过格物、达到“穷理”、实现“致知”,即材料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