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皖南八校联考)据《江湾里志》记载:“自上海辟为租借地后……农民以应供求起见,有舍棉、稻而改艺(种植蔬菜)者,功虽倍……获利倍蓰,本乡之东南部大都如是。”这说明当地( )
A.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B.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C.棉纺织业出现衰落 D.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解析:选A。从材料“自上海辟为租借地后……农民以应供求起见,有舍棉、稻而改艺”可知,鸦片战争后,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种植蔬菜,自然经济走向解体,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的生产方式变化,没有体现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民为了供求的需要,放弃种植棉花和稻米,不能反映出棉纺织业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民种植蔬菜获利较多,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南阳联考)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中国国内的棉纺织业、制造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当时这些传统行业能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 )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B.工艺精湛并且品质优良
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 D.产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解析:选D。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棉纺织业、制造业的衰落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因为这些产业在西方已经相当发达。而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在世界市场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体现出其产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故D项正确;当时近代民族工业尚未产生,故A项错误;品质优良并不是主要原因,中国的棉纺织业也做工优良,但是依然没有得到发展,故B项错误;C项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