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银川一模)材料 建安十九年,刘备命诸葛亮管理蜀政。原益州牧刘璋“性宽容,无威略”,境内刑律废弛,豪强肆虐妄为,黎民怨声载道。诸葛亮厉行法治,与法正等人制定《蜀科》,“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励臣僚”。他反复强调“教令为先,诛罚为后”。坚持“赏不遗远,刑不阿贵”。马谡违反节度,造成街亭之失,他力排众议,依法将其处斩,并上《街亭自贬疏》,自请贬官三级,并将之公布于天下。诸葛亮虽责人以严,但待人以诚,对犯人家属绝不牵连。与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的中都护李严,恣意矫旨,贻误战机,诸葛亮上书请将其废黜流放,然其子李丰仍留丞相府为官,继续受到信任和重用。自此,蜀地“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摘编自陈寿《三国志·蜀书》
(1)根据材料,概括诸葛亮依法治蜀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诸葛亮依法治蜀的意义。(7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厉行法治,与法正等人制定《蜀科》,‘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励臣僚’”得出制定法律,训导官员守法;据材料“反复强调‘教令为先,诛罚为后’……马谡……他力排众议,依法将其处斩”得出法制教育和惩罚相结合;据材料“上《街亭自贬疏》,自请贬官三级”得出率先垂范,执法公正;据材料“诸葛亮虽责人以严,但待人以诚,对犯人家属绝不牵连……诸葛亮上书请将其废黜流放,然其子李丰仍留丞相府为官,继续受到信任和重用”得出严格执法,恩威并施。第(2)问,据材料“境内刑律废弛,豪强肆虐妄为,黎民怨声载道”“坚持‘赏不遗远,刑不阿贵’”得出打击豪强势力,维护法律权威;据材料“蜀地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得出营造政治清明、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秩序;由所学可知诸葛亮的改革还对蜀国国力、后世法治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1)特点:制定法律,训导官员守法;法制教育和惩罚相结合;率先垂范,执法公正;严格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