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王伐商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倒戈取得胜利。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 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
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 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
2.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重器,鼎内有现存青铜器中最长的一篇铭文。清末书法家李瑞清曾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郭沫若也曾评论:“毛公鼎煌煌巨制,抵得上一篇《尚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该铭文反映了西周晚期的社会状况 B.后世书法文字皆受该铭文的影响
C.该铭文是《尚书》内容的重要构成 D.《尚书》在西周时期即为儒家经典
3.“上计”制度战国时期既已出现,秦汉时期得到发展,是一种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逐级向上呈递上计文书,最终使朝廷了解地方户口、垦田、钱谷、刑狱等状况,并根据考核结果,朝廷予以地方官员升、降、赏、罚的制度。该制度的实施( )
A.杜绝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B.抑制了官员贪腐现象的出现
C.促成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D.强化了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
4.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