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不能
A. 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B. 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
C. 反映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D. 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2.“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此材料旨在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
B. 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 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影响
D. 分封制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
3.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A. 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 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4.唐初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但后来借口李世民即位前曾任此职,唐朝便不再置尚书令,仅以副长官左右仆射领其事。唐代中央机构的这一变动反映出统治者的深意是( )
A.为了改变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B.力图保持三省长官之间权力的平衡
C.竭力维护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秩序
D.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