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主要是酒器、乐器、礼器、兵器,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与祖先及神沟通的媒介
B. 当时兵器只有青铜兵器
C. 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D. 商周时不存在青铜农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主要是酒器、乐器、礼器、兵器”可以看出,当时青铜器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是传统礼仪制度的代表,因此青铜器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青铜器是与祖先及神沟通的媒介,故A项正确;青铜兵器是当时兵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故B项排除;商周时期已有少量的青铜农具,故D项错误。
2.据《史记》记载:“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仲壬,是为帝仲壬。帝仲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这说明当时
A. 分封对象都是王族的嫡系子弟
B. 嫡长子继承方式已遭人为破坏
C. 宗法继承具有嫡子与兄弟相结合的特点
D. 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立太丁之弟外丙……立外丙之弟仲壬”,可知材料中王位继承存在兄终弟及的情况,排除A;材料表明王位继承以嫡长子继承方式为主,排除B;材料“立太丁之弟外丙……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表明宗法继承具有嫡子与兄弟相结合的特点,故选C;材料涉及的是宗法继承问题,没有涉及权力分配问题,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