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廊(无)常,惟德是辅”,周公营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是
A. 重视民心向背
B. 宣扬君权神授
C. 实行等级制度
D. 依赖家族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表明西周统治者虽然重视天命,但统治者认为,民心所向会影响天命所归,因而重视民心的向背,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君主权力的来源,故B项排除;材料未体现社会等级秩序,故C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家族关系,故D项排除。
2.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在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表格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
两汉
|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都--县”三级制
|
隋朝
|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
唐末
|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
A. 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地方行政为两级制……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从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在二级制和三级制之间来回变更,反映了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的史实,故B项符合题意;古代中国政治不是诡秘多变,反复无常,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行政效率,故C项排除;唐朝末年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