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5金币 立即下载
3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3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18 K
    上传用户wangxiaohong
  • 更新时间2019/12/16 10:09:2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5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现点

A. 没有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B. 意在说明分封制促成中华民族形成

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说明西周时期存在大一统因素因素,故C项正确;材料是从文化统一角度说明西周分封制特点,故A项错误;中华民族形成与材料信息不符合,B错误;分封制度下很难实现权力故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

2.以下下表中内容表明,礼乐制度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下表

出处

论述

《礼记曲礼》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左传成公二年》

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论语译注》

天子八佾(佾,古时乐舞的行列)、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A. 界定亲疏和传承礼仪

B. 明辨是非和确定等级

C. 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

D. 歌功颂德和教化百姓

【答案】C

【解析】

由《礼记》的记载可以得出,礼乐制度有利于人们明是非,变亲疏,《左转》记载表明礼乐制度有利于人的诚信,即规范人的行为;《论语》记载表明,礼乐制度有利于明确统治集团内部的尊卑等级,由此可知三则材料体现的是礼乐制度由教化和规范秩序的功能,C正确;ABD均比较片面,不能全部反映三则材料信息。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