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7月2日, 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了一次流血政变,即“玄武门之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原为四弟,因李渊第三子李玄霸早逝,故称“三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样一场宫廷政变?又该如何客观评价唐太宗?由此导入新课。
●教法案例
本节课从七个大的方面讲述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历史评价。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将其整合成三个大的板块:南征北伐,终登帝位;善于统治,青史留名;晚年奢纵,及时反省。
关于第一板块“南征北伐,终登帝位”的讲解,其实就是对教材第1、2框目内容的处理。建议教师把握住三个关键点:(1)出身世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内容,说明良好的家庭培养了李世民良好的个人素质。(2)征战四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自然段的内容,教师点拨出李世民在征战中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并为唐朝的建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3)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当时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当机立断,反客为主,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果敢坚毅与过人的政治智慧。
第二板块“善于统治,青史留名”,包括教材第3—6框目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对唐太宗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授课时注意把握以下六个关键点。(1)轻徭薄赋,与民休息。(2)奖励垦荒,发展生产。(3)力倡节俭,以身作则。(4)广求贤才,知人善任。(5)善于纳谏,从谏如流。(6)开明的民族政策。
讲解本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上述关键结论制作表格,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相对应的典型事例,填充表格,从而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加深认识。也可以设置问题,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出相关的历史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