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 明朝内阁制的建立
1.宰相制度的废除(背景)
(1)原因
①明初沿袭元朝制度,中书省总揽全国政务。
②朱元璋认为“宰相权重”是加强皇权的障碍。
(2)措施:明太祖下令革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作为最高一级的行政机构,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宰相制度至此废除。
2.建立:明成祖即位后,选拔几名翰林院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重务,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3.职权:取得票拟权,成为辅佐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其地位后居六部之上。
4.实质:始终是一个内侍机构。
5.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概念阐释] 票拟、批红
票拟,也称票旨、条旨,即内阁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供皇帝参考采用。皇帝用朱笔批示,称“批红”,也称“朱批”。在明成祖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任之他人”。而明中期以后,内阁大臣便拥有了票拟的权力,说明内阁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了。但票拟是否算数,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朱批”。
知识点二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1.清初政制:形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和南书房三个辅政机构,它们相互制约,最后集权到皇帝手中。
2.军机处的设置
(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设立:雍正在位初年设立。
(3)特点:军机大臣多属临时性,有官无吏;军机大臣秉承皇帝的旨意行事。
(4)影响: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