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湖州八校联考,6)据《江湾里志》记载:“自上海辟为租借地后……农民以应供求起见,有舍棉,稻而改艺(种植蔬菜)者,功虽倍……获利倍蓰,本乡之东南部大郡都如是。”这说明当地( )
A.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B.城市规模日益扩大
C.棉纺织业出现衰落 D.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自上海辟为租借地后……农民以应供求起见,有舍棉,稻而改艺”可知,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种植蔬菜,打破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故A项正确。
2.(2019·衢江命题交流,30)在封建社会后期,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逐步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自然经济出现分解的趋势
B.政府专卖制度有利于民生
C.城市消费主导经济的发展
D.城乡生活方式逐渐一体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逐步扩大”,说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
3.(2018·滨江命题交流,34)1875年,中国在正当的进出口贸易中仍处于出超,出超额近111万两白银,但此后逐步转为入超。到1885年,入超约2320万两白银,1905年入超额扩大到9416余万两白银。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出口总额锐减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关税税率下降
D.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
答案 B
解析 “1885年,入超约2320万两白银,1905年入超额扩大到9416余万两白银”的原因为中国出口的商品多为初级农产品,而进口的外国商品以工业品为主,中国日益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说明中国更加深入地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