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其中的“三大斗争任务”不包括( )
A.政治革命 B.社会革命
C.经济革命 D.民族革命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含义。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对应A项,民生主义对应B项,民族主义对应D项,不包括经济革命。
2.(2019·深圳高二检测)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解析:选C。根据“先哲之遗业”“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可知,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是中国的政治传统,意在为其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故选C项。
3.(2018·陕西学考)孙中山强调“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文中体现出的思想应归属于(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改良主义
解析:选B。题目并未涉及民族、民生和改良问题,由此可排除A、C、D三项。“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体现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这种思想归属于民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