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一举措
A. 加强北部边防
B. 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
C. 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D. 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做此题时一定要注意“包头市”等字眼,这些地域均在祖国的北方,而不是“西南夷”地区、岭南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是属于秦朝对北方边防加强,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加强北部边防
2.“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实行“郡县制”的评价。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
B. 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C. 要害于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
D. 基本上将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
【答案】B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考查郡县制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基于分封制的教训而实行郡县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郡县制形成中央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不是间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郡县制有利于强干弱枝巩固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将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从郡县制的作用入手分析选项,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答案,注意从逆向思维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