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明代科学家、政治家。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改庶吉士,迁赞善。从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学习西方数学、天文、水利、地理、火器等“有用之实学”,译成《几何原本》《泰西水法》诸书。万历四十一年,力主以西洋历法修正旧历,遭守旧势力反对,托疾离朝,自购田地,屯垦天津。万历四十七年,为抗击清兵侵扰,累疏自请练兵,遂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练兵通州。天启年间,遭阉党排陷,告病闲住,从事农业科学的研究和《农政全书》的编写。……光启博学强识,治学范围包括数学、天文、历法、地理、水利、火器制造等许多方面,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几十年精力,潜心探究农业科学,总结中国历代农学著作和当时农业生产经验,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编著成科学巨著——《农政全书》。……著译达六十余种,主要有《崇祯历书》《测量法义》《勾股义》《九章算法》《徐氏庖言》等,多收于《徐光启集》之中。
(1)根据材料,指出徐光启从事科技研究的贡献。(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专注于科技研究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1)贡献:学习西方实用之学并译著,从而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或促进了西学东渐);撰写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农政全书》,有利于科技的继承与发展(或对数学、历法和农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原因:明朝政治的腐败(或阉党排陷,无心于官场;或守旧势力反对,官场失意);新航路开辟,传教士来华,受西方文化、科技影响较大(或西学东渐的影响);徐光启博学强识,对科技有浓厚的兴趣;受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或小农经济占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