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7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时间:45分钟
1.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年),我国杰出学者墨子认为:“力,刑之所以奋也.”“刑”同“形”,即物体;“奋,动也”,即开始运动或运动加快,对墨子这句关于力和运动观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墨子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墨子认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此观点与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
D.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
解析:“力,刑之所以奋也.”是说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此观点与牛顿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基本相同.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故C错误,A、B、D正确.
2.如图所示,一个劈形物体N放在固定的斜面M上,物体N上表面水平,其上放一光滑小球m.若劈形物体各面均光滑,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B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竖直向下的直线
C.无规则曲线
D.抛物线
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所以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状态不变,只有沿竖直方向运动,故选项B正确.
3.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理想斜面实验基础上经抽象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它不是实验定律.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水平面滑动.水平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水平面滑动到的最远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C )
A.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B.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C.如果水平面光滑,小球将沿着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解析:根据实验结果,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低,小球滑得越远,由此得出结论,如果水平面光滑,小球将沿着水平面一直运动下去.故选C.
4.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做掰手腕游戏,甲同学“掰倒”乙同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对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力
B.甲对乙的力小于乙对甲的力
C.甲对乙的力和乙对甲的力始终大小相等
D.甲对乙的力和乙对甲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甲对乙的作用力和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无论谁胜谁负,甲对乙的作用力大小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大小,故C正确,A、B、D错误.
5.某同学为了取出如图所示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一只手拿着球筒的中部,另一只手用力击打羽毛球筒的上端,则( D )
A.此同学无法取出羽毛球
B.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
C.羽毛球筒向下运动过程中,羽毛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才会从上端出来
D.该同学是在利用羽毛球的惯性
解析:羽毛球筒被手击打后迅速向下运动,而羽毛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从筒的上端出来,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