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 4 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1.(2019届湖北武昌实验中学检测)万有引力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地上物理学”和“天上物理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从相同的规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简化为圆轨道,还应用到了其他的规律和结论.下面的规律和结论没有被用到的是( )
A.开普勒的研究成果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得出的引力常量
C.牛顿第二定律
D.牛顿第三定律
解析:选B 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简化为圆轨道,这就是开普勒第一定律,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再借助牛顿第三定律推算物体对地球的作用力与什么有关系,同时应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导出万有引力定律,而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得出的引力常量,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故B选项正确.
2.(2018届湖南岳阳一模)地球公转轨道的半径在天文学上常用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天文单位,用来量度太阳系内天体与太阳的距离.已知木星公转的轨道半径约5.0天文单位,请估算木星公转的周期约为( )
A.3年 B.5年
C.11年 D.25年
解析:选C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解得:T木=·T地=·1年=11年,故选项C正确.
3.(2015年重庆卷)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1号”飞船内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一些完全失重状态下的物理现象.若飞船质量为m,距地面高度为h,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A.0 B.
C. D.
解析:选B 飞船受的万有引力等于该处所受的重力,即G=mg,得g=,选项B项正确.
4.(2018届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一颗在赤道上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半径上对应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四分之一,则某一时刻该卫星观测到地面赤道最大弧长为(已知地球半径为R)( )
A.πR B.πR
C.πR D.πR
解析:选A 在轨道上G=mg′,在地球表面G=mg,因为g′=g,解得r=2R,则某时刻该卫星观测到地面赤道的弧度数为,则观测到地面赤道最大弧长为πR,故选A.
5.(多选)(2018届云南一模)一球形行星对其周围物体的万有引力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用a表示,物体到球形行星表面的距离用h表示,a随h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a1、h1、a2、h2及引力常量G均为已知.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 )
A.该行星的半径
B.该行星的质量
C.该行星的自转周期
D.该行星的同步卫星离行星表面的高度
解析:选AB 设行星半径为R,质量为M,物体质量为m,在物体到球形行星表面的距离为h1时,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有=ma1,在物体到球形行星表面的距离为h2时,有G=ma2,联立可解得行星半径R和质量M,选项A、B正确;不能得出该行星的自转周期,也不能得出该行星同步卫星离行星表面的高度,选项C、D错误.
6.(2019届高密模拟)据报道,科学家们在距离地球20万光年外发现了首颗系外“宜居”行星.假设该行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2倍.那么,一个在地球表面能举起64 kg物体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 m/s2)( )
A.40 kg B.50 kg
C.60 kg D.30 kg
解析:选A 在地球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mg,得g=,因为行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其半径是地球半径的2倍,则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倍,而人的举力认为是不变的,则人在行星表面所举起的重物质量为:m== kg=40 kg,故A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