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编辑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1变压器电能的输送(含解析)新人教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物理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65 K
    上传用户goldfisher
  • 更新时间2019/9/23 13:28:3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5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一)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对点练]
题组一:理想变压器基本规律的应用
1.(多选)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0∶1,原线圈两端接通交流电源,则(  )
A.原、副线圈中电流频率之比f1f2=10∶1
B.原、副线圈两端电压之比为U1U2=10∶1
C.原、副线圈内交变电流之比I1I2=1∶10
D.变压器输入和输出功率之比P1P2=10∶1
BC [根据变压器的电压比和电流比可知选项B、C是正确的;对于理想变压器,不改变电流的频率,输入与输出的功率应相等,即P1P2,所以选项A、D是错误的。]
2.(多选)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电池和交变电源的电动势都为6 V,内阻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与a接通的瞬间,R中无感应电流
B.S与a接通稳定后,R两端的电压为0
C.S与b接通稳定后,R两端的电压为3 V
DSb接通稳定后,原、副线圈中电流的频率之比为2∶1
BC [由理想变压器的原理可知,当S与a接通电流稳定时,由于通过原线圈与副线圈中的磁通量不发生变化,故在副线圈中无感应电流,但在刚接通瞬间,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不为零,R中有感应电流,故A错误,B正确;当S与b接通稳定后,原线圈中接有交变电流,由变压器的变压比可得副线圈两端电压为3 V,C正确;变压器并不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D错误。]
3.(2019·石家庄检测)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三个线圈的匝数比n1n2n3=10∶5∶1,其中匝数为n1的原线圈接到220 V的交流电源上,匝数为n2n3的两个副线圈分别与电阻R2R3组成闭合回路。已知通过电阻R3的电流I3=2 A,电阻R2=110 Ω,则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和通过原线圈的电流I1分别是(  )
A.10 A,12 A                     B.10 A,20 A
C.1 A,0.7 A                      D.1 A,3 A
C [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可得已知n1n2n3=10∶5∶1,U1=220 V,解得U2=110 V,U3=22 V,根据欧姆定律得I2=1 A,根据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相等可得U1I1U2I2U3I3解得I1=0.7 A,C正确。]
题组二: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4.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如图甲所示的正弦交变电压,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1=270匝,P是副线圈上的滑动触头,当P处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副线圈连入电路的匝数n2=135匝,电容器C恰好不被击穿,灯泡L恰能正常发光,R是滑动变阻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A.若向下移动P,电容器的电荷量增加
B.若保持P不动,向下移动R的滑片,灯泡变暗
C.若保持R的滑片不动,向下移动P,灯泡变亮
D.电容器的击穿电压为11 V
D [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有效值U1=22 V,当P位于题图乙所示位置,副线圈电压的有效值U2U1=11 V,电容器C恰好不被击穿,若向下移动P,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减小,由QCU可知,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减少,A错误。若保持P不动,向下移动R的滑片,R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流过灯泡的电流增大,灯泡变亮,B错误。若保持R的滑片不动,向下移动P,则副线圈的电压变小,灯泡变暗,C错误。电容器的击穿电压UmU2=11 V,D正确。]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