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一、实验目的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二、实验原理
1.用电压表、电流表、可变电阻(如滑动变阻器)测量。如图甲所示:测出两组U、I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原理公式:E=U+Ir。
2.用电流表、电阻箱测量。如图乙所示:测出两组I、R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原理公式:E=I(R+r)。
3.用电压表、电阻箱测量。如图丙所示:测出两组U、R值,就能算出电动势和内阻。
原理公式:E=U+r。
下面以图甲所示的方法介绍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三、实验器材
电池(待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
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按照电路原理图把器材连接好。
2.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电阻阻值最大的一端。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用同样方法测量并记录几组电压、电流值。
4.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5.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作 U-I图线,求出E、r。
五、数据处理
1.公式法:原则上,利用两组U、I数据,根据公式E=U+Ir便可得到E、r,但这样误差较大,为减小误差,可测多次求平均值。
2.图象法:将多组U、I数据描在坐标纸上,利用图线求解电动势和内阻。
(1)图线的纵坐标是路端电压,横坐标是干路电流,根据 U=E-Ir,图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
(2)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中,U与I成正比,前提是R保持一定,而这里的U-I图线中,E、r不变,外电阻R改变,正是R的变化,才有I和U的变化。
(3)实验中至少得到5组以上实验数据,画在坐标纸上拟合出一条直线。要使多数点落在直线上,且分布在直线两侧的点个数大致相等。
(4)将图线延长,纵轴截距点意味着断路情况,它的数值就等于电动势。横轴截距点(路端电压U=0)意味着短路情况,它的数值等于短路电流。
特别提醒 (1)两个截距点均是无法用实验实际测到的,是利用得到的图线向两侧合理外推得到的。
(2)由于r一般很小,得到的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小。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可以将纵轴的坐标不从零开始,计算r时选取直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求得。
六、注意事项
1.实验电路图: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电压表并联。
2.电流表一般选0~0.6 A挡,电压表一般选0~3 V挡。
3.电流不能过大,一般小于0.5 A。
4.由于电池内阻一般较小,为使电压表读数有明显变化,可采用内阻较大的旧电池,或给电池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0,测出等效内阻后再减掉R0即可。
七、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由于电压表的分流,电流表读数略小于干路总电流,使E、r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
2.偶然误差:读数或作图不准确会产生偶然误差。